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追踪 >> 内容

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千秋之城

时间:2019/8/15 17:14:10 点击: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雄安规划纲要》)的批复正式公布。《雄安规划纲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和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就建设雄安新区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时序安排和重点任务等作出科学部署,为办好国家大事、建设千秋之城奠定坚实基础,对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历史性工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有利于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河北承担着主体责任。全省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战略思想,以《雄安规划纲要》为指导,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举全省之力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在河北顺利实施,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千秋之城。

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千秋之城,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用心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片深情,牢记党中央的信任重托。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寄寓着总书记对全国发展大局的战略思考,饱含着总书记对河北发展和河北人民的深切关怀。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建设雄安新区作为践行“四个意识”的政治任务,作为自觉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的具体实践,深刻认识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刻认识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切实增强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千秋之城,要求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穿到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要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配套条件,创新政策环境,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要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把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路径。要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塑造新时代城市特色风貌、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要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千秋之城,要求我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履行好主体责任。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河北面临的宝贵历史机遇和必须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大历史观,始终牢记“主体责任”的千钧分量,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严格落实各自担负的政治责任、职能责任和具体责任,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形成支持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强大合力,保障新区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雄安新区的建设,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伴随着实现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必将成为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生动实践,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壮美画卷的“点睛之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保持历史耐心,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我们就一定能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千秋之城,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广西新闻网(www.676pay.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广西通管局

  • 广西新闻网 版 权 所 有 ,信息来自网络,如有不实请联系管理员处理!邮箱:501734467@qq.com
  • #